还记得那个晨曦初抹的清晨吗?微红的天际线将尚处在云烟中的方山勾勒成一副唯美的画卷,画卷中天印湖上清风徐徐,倒也颇有一种“花明栖风阁,珠散影娥池”的静谧。
就这样,一人,一行李,开启了与南工程序属三秋的最美邂逅。
或如枝繁叶茂的古树诉说着学校历史的源远深厚;亦如簇湖而拥的小岛上纷飞的鹭鸟群群,洋溢出生态的野美;鳞次栉比的宿舍楼加上那红黑相间的教学楼……这一切的一切,何尝不是一个新征程的新起点?充盈着或多或少的激动,裹挟着成熟中的青涩懵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读书第一境界,乃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古人独上高楼,追求的是“博学,审问”。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学态度,与南工程图书馆内浓郁的学习氛围又是多么地契合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随处可见的埋头若思,习以为常的书海相伴,司空见惯的座无虚席,构成了南工程校园文化中特有亮丽的风景。致知穷理,学古探徽,于书山中上下求索,正是南工程学子们对新时代征程的最美好的践言。
如果说,置身书斋是南工程学子们献予青春的方式,那么三尺讲台无疑就是老师们付出芳华的礼赞。他们用心血浇铸成蜡炬的模样,他们以春蚕吐丝的默默付出,活成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群,他们用风格迥异的课堂带给我们震撼灵魂的真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南工程的老师们凭借着不断的锐意进取,在一波波高校改革浪潮中超越自我,教会我们这些学生的,又怎么会只是知识的传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质的教师队伍引领着学问的笃实;服膺守善心无违,老师们的立德立言,感染着我们“明辨之”的做人哲理。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毋庸置疑,改革给整个中国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焕然一新。而南工程也在这种大潮流之下不断变革,获得了不断超越的机会,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舞台。还依稀可记,刚入学时学长学姐们带我们参观机器人实验室时,同学们脸上不禁意流露出的激动;还记得校园网上那些夺得奖杯的照片;还记得,老师在介绍学校专业概况成果时,那抑制不住的骄傲。蔡元培先生在谈及自己教育思想时曾经如是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为大也。”这种兼容包涵又何尝不与我们南工程近几年的国际教育发展不谋而合呢?从电力工程的中英合作,到软件工程的中芬合作,再到如今的国际教育学院的成立。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成就,一个个学校发展史上独特的意义事件,都是对兼容包含的教学理念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最好诠释,而说到办学理念,这就不得不让我想起我们南工程2号门上刻的“学以致用”校训了。
知行统一,创业创新,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南工程锐意进取的精神!回想起来,它又岂止是南工程的箴言呢?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实现高效、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泱泱大国之风,便已逐现雏形。君不见,高铁飞驰数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君不见,神舟蛟龙相争鸣,上可九星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腾飞,改革开放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也促进了南工程的腾飞。如今,南工程的跨越性发展成果同样也在反哺着这个时代的变革。
还记得开学时周恩来纪念馆工作人员所介绍的周总理鞠躬尽瘁的精神吗?还记得那个数夜不熄灯的中南海西花厅吗?先哲们用生命撑起了一个中华伟业;用大手一挥的果决,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征程。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作为南工程人的我们,又应该做点什么呢?有志之士又怎能不仔细思考?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让我们拥有了更大的舞台。先人用“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命”的情怀撑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而如今,我们又怎会畏惧困难,不接过旗帜,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呢?
我们作为南工程的新鲜血液,只想大声呼出,“将刀光剑影内敛暗藏,飒爽英姿尽收眉眼,余用二十载少年脊梁,正心修身梦与齐家。”天道苍苍,其履皇皇,愿道一声:“前途似锦,来日方长”!
大国风华起,赠予世间人,既然这个中华盛世,如我们所愿,相信我们,相信南工程,定能秉持初心,继续前行!